我叫王发鹏,是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党校一名教师。 年元旦,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这一天是我订婚的日子,也是组织派我到南开乡自乐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日子。 带着组织的殷切嘱托,告别刚刚订婚的未婚妻,我来到了南开乡自乐村。来到真正的脱贫攻坚一线后,我深感压力巨大。 作为一个外乡人,起初我与群众沟通十分困难,群众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必须尽快把本土方言听懂,并且能够讲出来。 经过半年的时间,我终于听得懂群众讲什么,自己也可以讲简单的当地方言,现在已经是半个自乐村本地人了。 王发鹏(左)在村民家走访 来驻村,第一任务当然是要尽快让群众摆脱贫困。为此,年初,我通过各种途径引进了一个三七种植项目,由云南文山市泸西县绿色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建成种植面积为95亩的三七基地。年,种植面积扩大90亩,达到亩。 三七基地位于自乐村三组、四组,该地域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宜三七种植,加之科学管理,三七长势喜人。三七从播种到成熟需要3年时间,今年是三七生长的最后一年,成熟后预计亩产公斤,每公斤市场价格60元,预计每亩收益6万元。 三七基地的建成,使自乐村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基地每年支付流转土地农户元/亩。同时,周边群众参与基地除草、施肥、采收等务工,一年四季有工打,工钱80至元/天,按日结算,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三七基地务工覆盖周边群众80户人,户均增收至元。 锄地 另外,我们还大力发展本土产业烤烟。年,全村种植烤烟0亩。按照元/亩流转土地让13户烤烟大户种植,配套烤烟房80栋。同时,我们还邀请烤烟技术专家帮助种植户改进种植技术,将原来的膜上种植改良为膜下种植,有效应对了年初的旱灾,大大防止了烤烟减产。群众通过烤烟地务工和土地流转增加收益,烤烟种植覆盖户人,户均增收0余元。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关心村民生活是我的责任。年,在一次走访中我发现21组的张乾海身患肝病。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张乾海,患病后不知道及时就医,长期在家里熬药硬撑,使病情更加严重。 我迅速与有关单位团体对接,为他筹措医药费4万余元,同时经过医保流程,帮助张乾海及时就医。医院精心治疗,张乾海很快康复出院,返回学校读书。 王发鹏(左)给贫困户送去新衣服 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我抓住一切合适的机会,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宣传文明新风,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如今,自乐已改变了往日的贫穷模样,而我,在三年的驻村工作中,也收获满满。我相信,自乐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讲述人王发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瑶整理 编辑谌晗 编审马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