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夜没睡好。 今早7点钟爬起来,群里却没有明确的消息。 直到8点多,才有了靠谱的消息。 放下心来,发了一张图。 登陆火星,是一项失败率非常高的工作。在天问之前,只有美国成功过10次,前苏联成功过0.5次,之所以是0.5次,是因为前苏联的探测器登陆后只工作了15秒,连照片都没来得及拍就挂了。 对于90后之前的人来说,登陆火星多了一层情怀。 因为我们从小,是看着NASA的科普读物长大的,在新世纪之前,中国几乎没有和满天乱放窜天猴的大洋彼岸的土豪相提并论的技术。 直到我们第一次载人航天,中国的航天技术开始稳步前进。 虽然天问一号和之前登陆火星的毅力号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经不是太巨大的代差了。 甚至,当我们的空间站建成后,年起,很可能是在轨运行的唯一空间站。 注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天和、天问都是%自主可控技术。 新世纪以来,我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的超越一个个对手, 前面领先的,从列强,到豪强,不断减少,只剩下一个略显吃力的背影。 祖国,是真的强大了。 中国航天的独立自主并不代表闭门造车,和欧洲、阿根廷等航天局合作了大量太空项目,这是践行中国和平发展外太空的大国风范。 中国的火箭发射场,比较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西昌,一个是最近几年刚火起来的文昌。 这两个相对“荒凉”的小城市,受益于祖国的太空事业,经济增长势头不错,让星空君有了一些开脑洞的想法。 很多年前,郎咸平有个理论,叫经济二元化。 其实,中国的房价也是二元化。 一边是北上广高耸入云的房价, 一边是四五六线十八线小城市快没人接盘了, 很多环境不错的县城,房价不到块(极端情况是鹤岗,还是地级市)。 网上抱怨高房价的,基本上都是留在北上广的, 鹤岗、德令哈的年轻人没有这么痛的领悟。 我思考了很久,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一边是大国大城,为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搞国家城市群,把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 另一边是中小城市人口在流失。 缺乏足够多足够好的就业机会。 中国的企业总部基本都在北上广深, 现在央企开始搬迁到雄安,缓解北京压力。 我查了一下微软的总部, 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这个城市共有人口45,人; IBM的总部,在纽约州的阿蒙克市,这个说是城市不如说是个乡镇; 可口可乐的总部,在亚特兰大...... 回到中国,把大型企业分拆到全国各地的县城,也许能给县城带来活力。 比如,把中石化放在黄冈;把中国移动放在清远;把中石油迁到克拉玛依;把国家电网放到格尔木;把腾讯放到六盘水...... 年轻人们就不用挤破头去北上广深买房子了。 当然,需要做的配套工作,任重道远:交通、物流、税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