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建设战略思路,采取“1+X”模式,着力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通过不断的思考与研究,该县相继推出了“三变”+特色产业、“三变”+互联网平台、“三变”+乡村旅游等模式,在“三变”改革上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工作推进中,水城县坚持把“三变”改革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根据各个产业确定股权比例,以县属平台公司为主实施的猕猴桃产业,农户占90%、公司占9%、村集体占1%;发展刺梨等其他特色产业,农户占75%、公司占15%、村集体占10%;乡镇引进企业推行“三变”模式的,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定股比。年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共完成万亩,基本形成了“八大特色产业”、“七大农业园区”、“九大产业带”和“三百产业长廊”格局。 坚持把“三变”改革融入互联网平台,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广泛为农村产权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搭建平台。目前,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外业调查.44万亩、房屋产权权属登记28.4万平方米、宅基地使用权外业调查12.01万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外业调查.71亩、集体林权勘界确权31.24万亩。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双水冷链物流中心,切实将“三变”嫁接到城乡电子商务产业。 同时,该县把“三变”改革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了32个农旅示范点,带动群众发展致富。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把“三变”改革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既聚集了小城镇人气,又确保搬迁农户搬得出、能致富、稳得住。如化乐镇五星村将小城镇建设方划拨的20万元协调费购买4个门面和个摊位,分给户搬迁贫困户统一出租管理,收益按村集体占股40%、贫困户占股60%的方式分红。目前,正在实施的海坪千户彝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也计划采取“三变”模式来落实。 在发展中,该县把“三变”改革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盘活村级集体资源和资产,消除了88个空壳村。如今,全县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总量已达.27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51个,50万元以上的村14个,万元以上的村4个。始终把“三变”改革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从公司和村集体的股比中提取5%的收益红利用于补助贫困户,确保参与“三变”的贫困群众稳步实现脱贫。目前,共带动3.79万名贫困群众参与“三变”改革,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此外,还坚持把“三变”改革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引导农民群众采取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实现了16.24万人由农民变股东。 目前,该县“三变”模式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共有9.56万亩村集体“四荒地”、林地和草地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整合各级财政投入“三变”资金.24万元,村集体和社会入股资金4.亿元,引导4.3万户16.24万人实现农民变股东,覆盖贫困群众3.79万人,带动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责编:罗从军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