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贵州日报用11个版 报道了六盘水这5年的发展历程 这5年,六盘水砥砺前行 这5年,六盘水不断蜕变 对此,只想说 厉害了!六盘水! ↓↓↓ 咱们来看一下市委书记周荣的署名文章 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六盘水壮丽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新的思想和理论,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生态、安全“三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弘扬“三线”精神,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奋力谱写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六盘水壮丽篇章。 5年来,我们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主心骨”和“定盘星”,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坚持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始终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意志,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充分信赖、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行动上紧跟紧随,切实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坚持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行动,把忠诚写在岗位上,把看齐落在行动中,紧扣省委赋予六盘水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进一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苦干实干、同心攻坚,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六盘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聚焦脱贫攻坚头等大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增强“四个意识”的具体行动,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下好“绣花”功夫,贯彻从严要求,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建设,5年来减少贫困人口65.87万人。我们及时召开全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和全市产业扶贫暨深化“三变”改革项目观摩推进会,坚决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4场硬仗,确保到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二、聚焦转型升级主攻方向,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遵循孙志刚书记“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的重要指示,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统筹推进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围绕建设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目标,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工程”,5年来建成山地特色农业.75万亩,粮经比由70∶30调整为32∶68,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1个,获批创建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城市。围绕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目标,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两条腿”走新路,全面提升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2.6%,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80.8%,煤层气综合利用率达到44.8%。新兴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大数据、大健康、新型建筑建材等新兴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围绕建设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充分发挥“凉都+”资源、生态、文化等优势,做足做好“一江”“一泉”“一雪”和空气清爽、天气凉爽“两口气”文章,大力发展消夏避暑、健康养生、温泉疗养、高山滑雪、农旅文融合等旅游新业态,全力打造“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城市品牌,荣膺年全球避暑名城。5年来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年均增长41.9%、39.1%,实现“井喷式”增长。 三、聚焦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我们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谋划重点改革专题个,出台方案个,建立《容错纠错实施办法》,激励各级干部争当改革先锋和闯将。大力弘扬创新争先的“三变”精神,全领域深化拓展“三变”改革,着力把“盆景”做成“风景”,“三变改革”成为全省农村改革示范样板并写入年中央一号文件,评为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六盘水海关开关运行,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六盘水分论坛、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等主题活动。5年来,累计引进强企业27家,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9.7%。 四、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引领,着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筑牢绿色屏障、完善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生态文明理念和行动深入人心。深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六盘水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59万亩,治理石漠化.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0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3.94%,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荣获“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中国野生刺梨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称号,被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园林城市”。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开展河长大巡河,深入推进“降煤、控尘、治车、减排、增绿、打违”六大综合治理措施,城镇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6%和81.06%,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4%。认真落实大气、水、土三个“十条”,严格执行“六个严禁”“六个一律”,始终做到铁腕治污。 五、聚焦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牢固树立“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理念,推动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贯彻落实《准则》《条例》,切实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坚持以“实在、实干、实绩”为导向,建立“1+4”干部考核管理机制、“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机制,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推行乡镇干部错时休假、村(居)干部专职化管理、政府向村(居)购买服务和联村党委建设,建立联镇联村党委72个,覆盖44个乡(镇、街道)个村(社区),不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坚定不移惩治腐败,驰而不息整治“四风”,精准实践“四种形态”,深化政治巡察,加强民生监督、派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5年的发展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5年的实践让我们始终砥砺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实干苦干加油干、落细落小再落实,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再来看一组体现六盘水发展的数据年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年地区生产总值.1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年地区生产总值.7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年地区生产总值.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年地区生产总值.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你骄傲吗!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制作:六盘水日报社 新闻- 总监制:彭绍良 总值班:任舟影 值班编委:宋建英 值班主任:曾杰 责任编辑:胡永俊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