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盘水市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在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的同时,着力探索林业“三变”改革,发展林下种养殖,推进森林景观利用,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市林业局组织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总结了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问题,就进一步加快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六盘水市抓林下经济促农民致富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包括林下、林中、林上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在于:通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确保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能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一六盘水市发展林下经济的基本情况
六盘水市遵循“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总思路,按照“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在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的基础上,着力于林下种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增加林农户收入,探索林业“三变”改革,有效利用林地资源,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到年6月,林下种养殖、林农套种涉林面积.万亩,预计可实现产值万元;森林、湿地旅游、森林养生、森林科普等涉林面积余万亩,实现经营收入万元,累计林下经济预计产值28亿元。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政策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实施主体在多年生产业基地无效益期采取套种矮杆作物、多年生作物、一年生作物等“以短养长”方式,保主导产业发展,同时解决产业基地无效益期业主收益问题。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府办发〔〕90号),从年起,每年的农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发展林下经济,并从生态治理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0%的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盘县政府出台产业基地内套种矮杆作物的扶持奖励措施(盘党办发〔〕号)文件,明确规定在“工程”多年生产业基地内套种蔬菜并且每年种植两季以上的每亩每年奖励元,套种一年生中药材的每亩每年奖励元,套种生姜、大豆、花生、马铃薯、折耳根、红薯、芋头、魔芋、矮生芸豆等矮杆作物的每亩每年奖励50元,套种蓝花子、苕子、苜蓿等绿肥作物的每亩每年奖励30元,实行验收支付制度。年3月又出台了《关于巩固农业发展成果大力推进“以短养长”种植制度的实施意见》(盘府办发〔〕36号)文件,明确规定“从年起,县财政将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对多年生农业产业基地无效益期的前三年套种矮杆作物给予补助,套种一年生中药材补助元/亩/年,套种蔬菜补助元/亩/年,套种生姜、大豆、花生、马铃薯、荞麦、红薯、芋头、魔芋、折耳根、矮生芸豆、豌豆、蚕豆等矮杆作物补助元/亩/季,套种苕子、蓝花子等绿肥补助30元/亩/季”;水城县印发《中共水城县委办公室水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水城县年农业产业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水党办发〔〕20号)文件,每亩借粮食斤,有效益后再还。
(二)林下经济+三变创新发展模式,增加农户收入。把林下经济种植与“三变”工作和“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和管理,实现以短养长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确保实现“种得下,收得起,销得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鼓励和扶持农村贫困农户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相应养殖技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林地综合经济效益。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村以六盘水郎岱农业扶贫产业园区为依托,采取“村集体出资金、农户出土地、村委会统一实施销售”的方式,由村集体筹集资金,农户自愿将闲置的撂荒地入股,共同建设经果林和发展林下养殖。由村集体出资建设种养殖基地,农户与村集体各占50%的股份的利益分配形式,发展荒山坡经济。目前,该村已建设亩杨梅园,该项目覆盖青菜塘村羊角桥村民小组37户,农户人,三年后进入投产期,农民和村级各分红0元/亩;该杨梅园能为农民带来人均增收元,年增加村集体经济52万元。预计到年底,该村将利用闲置荒山坡发展特色经果林0亩,实现经济产值余万元。钟山区发展林下经济面积亩,林下经济产值已达.5万元,林下种植、养殖正成为退耕农户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柱,有力助推了广大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如大河镇成立了乡村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退耕还林地中养殖绿壳蛋鸡,套种蔬菜等,实现林地管护、果蔬经营、生态养殖一体化的立体林业产业,入股农户27户89人,人均增收1元。
(三)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规模较大、示范效果较好的地方抓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林下经济种植。如:六枝特区花的河林场场企合作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重楼、黄金、三七和食用菌亩,预计产值0万元以上,有效利用国有林地资源,同时实行场企双赢;六枝特区龙河镇、新窑镇与企业合作,农民出土地、劳动力,公司出种苗、化肥、技术,生产出来的鲜菊花,公司以0.9元/公斤保低价收购,平均每亩增收元,余亩,产值1.24亿元;水城县在野种乡、果布戛乡由林业局具体抓刺梨套种蔬菜试点示范、盘县农业局在羊场乡抓林药结合试点,种植人参果、红缪等,带动农户余人,平均增收余元,促进农民增收,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林下经济的发展。三取得的成效
(一)以短养长,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在林下种养殖,有效的概算林地环境,培肥地力,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了林分质量。通过种养殖,不砍树,也有较好的收益。
(二)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利用森林环境、森林景观,开展林内采集、林上采花、采果,以良好的森林景观为依托,开展森林旅游、森林养生、森林探险、森林科普等,促进森林资源向货币资本的转变,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
(三)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和单位林地产出率。原先林地只生产木材,砍了再造,造了又砍,不仅生产周期长,加之生产技术落后,林木利用率低,导致效益低下,单位面积产出率低,生态也受到挑战和严重影响。发展林下经济,多重、复合使用林地,一亩林地,林上、林下、林中全部得到有效利用,林地产生了复合收益,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和单位林地产出率。(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受机制和体制的制约,一度以来林业事业长期停留在一产,二、三产几乎为零,通过林下经济发展,种、养殖业,采集、加工业,森林旅游、养生、体验服务业一产、二、三产协调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发挥了林业的多种功能、多种效益,有效调整了产业结构。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模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效益差。虽然我市林下经济有一定发展,但规模小,发展模式单一,没有很好起到带动作用。如六枝特区荷花池野生动物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六枝特区永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盘县白果镇蓝孔雀养殖厂、六盘水开伟生态养殖场均在只以内,规模较小,就业岗位少,带动农户少。而且只是卖鸡、卖蛋,模式、品种单一,生产初级产品或者说是原材料。
(二)服务手段滞后。林下经济迫切需要信息利用、市场营销、科技服务、财务核算、经济合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林下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农民带头人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技术、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弱,有少数林下经济带头人精明不开明,思路不清晰,仅靠在外打工淘到的一点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林下经济科技人才,带头人对林下经济知识一知半解,无法精准指导、服务林下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创新发展。
(三)资金短缺。发展林下经济筹资渠道不畅,政策性资金投入力度小,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短缺,农民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省林业产业发展资金虽然有3万元,但投入林下经济较少;市在《六盘水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中安排生态治理资金的10%,但由于其它工作占用,仅兑现一年就停止了;各县有一定资金扶持,但远远不能满足林下经济纵深发展的需求。
(四)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我市林下经济发展还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原材料供给状态,原材料或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甚至没有附加值,往往受制于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我市的林下养鸡、林下种植中药材都是为他人提供原材料,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仅靠卖鸡、卖蛋,卖药材原材料,没有进一步精深加工。五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规模发展、规模经营、规模效益理念。以规划引领,根据资源禀赋、立地条件、气候类型,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群众意愿,选准主业,实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种植、经营、管理,形成拳头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占有市场更大份额。如林下中种植药材半夏、三七、观音草等区域化发展,在杨梅林场、老厂林场等国有林场,大面积的乡村林场、大户联户林场老黑山林场、河塘林场等发展林下养鸡等,还可以选准产业,抱团发展。
(二)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新时期、新常态,林下经济是林权制度改革催生的新生事物,农、林、牧、金融、信息等行业融合,林下经济发展涉及一、二、三产业,需要复合型、跨行业的技术人才,培养懂技术、善管理、能经营的林下经济技术、管理队伍,为林下经济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以及物流、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在大专院校、科研所设立林下经济课程,培养实用技术、创新人才,为我市林下经济发展提高科技支撑。
(三)加大投入力度,稳定投入渠道。林下经济发展是农业经营的变革,还不被农户所接受,需要各级政府引导: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解和认识,形成良好的林下经济发展氛围;二是建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加大投入力度,使先行先试的人员或企业得到一定的资金支持和补偿;三是建立示范点,农户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四是建立林下经济保险、保护价收购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解决后顾之忧。
(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走精深加工路子,走名、特、优、新路子,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接二连三。在加工环节研发,创品牌、名牌,基地建设申报原产地地理标志、绿色、有机、无公害等产品,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的发展路子。 (执笔:陶勇李德贵) 来源:六枝特区区委政策研究室 实习编辑:熊希元 责任编辑:彭鸧锐 温馨提示:年度贵州省党委政研系统“年度优秀调研文章”评选活动已经开始啦! 从即日起贵州政研 省委政研室各处室推荐作品1—2篇,于10月31日前完成作品推荐;各(市、州)党委政研室推荐作品数量不超过6篇,同一署名作品不超过2篇,从8月至10月每月推荐2篇。 展示结束后还将有专家初评、十一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北京哪家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