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常回家看看

这是一个战功显赫的家族,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赵德胜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明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明朝初期,作为将领的赵氏子孙奉命调北征南,从濠州迁移至乌撒。虽九世单传,但赵家的子孙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而受封。而这支赵氏家族也在乌撒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其子孙逐渐遍布云贵川三省,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如今,虽然赵氏家族早已没落,浪花淘尽了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显赫,但其影响力依旧存在。

家族源流:奉命调北征南入黔

六百多年前,赵氏先祖赵顒祖籍濠州(今安徽凤阳),其父赵德胜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梁国公。明朝初期,作为梁国公独子的赵顒是镇守四川平阳关的洪武将军。洪武十四年(即年),赵顒奉命随付友德调北征南,大军捷报频传,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命顒留守乌撒(今威宁县),以防叛乱,顒奉旨建成乌撒城。

后来,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思伦发动叛变,盘踞景东,赵顒奉命兴兵追剿,不幸中箭身亡。皇帝闻报,伤心地说:“赵德胜佐朕之祖开疆辟土,战死洪都,赵顒佐朕平南,战死麓川,两世勤王,捐躯奋绩,千秋血本,有口皆碑。”即追封顒为镇南侯、麓川神,并在乌撒为顒建忠烈祠,又命钦差将其选葬于城南半里响塘坡,钦赐御祭对联:麓川从戎,鸡鸣剑光横北斗。武侯继绩,马踏云影锁南天。

赵顒驻守乌撒后,八世单传,分别为元吉、明、颜、起、良、朝阳、禹、麟。直到麟生四子:显、旭、信、顺,才结束了单传。其中,信之后,六世单传,直到万政育有世泰和世忠二子,才结束一脉单传的局面。明末清初时,因政治避难,万政的爷爷汝贵等赵氏族人迁居到水城的杨柳后寨(即老城龙洞街)。赵氏族人来到水城后,以“开荒种地建房永不上皇粮”为条件,让当地的苗族迁至马坝,建立土城。

水城的赵氏家族作为汝贵之后,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子孙繁茂,人才辈出,且主要集中在水城的军政两界,“解放以前,水城的25个乡镇,有八个乡长、区长就是赵氏子孙,各级政府部门都有赵氏子孙。”提起当年水城的赵氏显赫地位,赵庆隆引以为傲,他说,赵氏子孙在教育界也是人才济济,清朝以来,赵廷圭、赵家彪、赵昱、赵靖远等人考中岁贡,而赵修德、赵全德等人则是秀才。

据赵庆隆介绍,这些人中比较有名的要数教场乡人赵昱。赵昱清朝末年来到水城,年,撤书院后,首次倡导在老文庙(原水城县电影发行公司)创立了学堂,民国初年改为“县立两等小学”,历任数年校长,学生遍及全县,有成就者甚多,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水城县文学泰斗。

“还有赵廷圭在乾隆初期被大定府赠‘文林楷模’。”赵庆隆补充说。

如今,六盘水的赵氏分布较广,市中心城区主要集中在教场、大营脚、麻窝寨、杉树林、松树坪、公园路一带。六枝、盘县、水城等地,均有赵氏子孙。

赵氏家规:不准用洗锅刷拍打锅灶

赵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洗锅洗碗时,禁止用洗锅刷拍打锅灶。这个规矩源于家族的一个传说。

据说,赵氏祖先世泰与王氏育有十四个儿子。有一年,遇到灾荒,王氏为了让家人吃饱,准备炒麦子以便做汤粑。期间,王氏有事外出,就将麦子晾晒在簸箕里。当其办完事回到家中时发现,院子里一片狼藉,地上满是麦子。原来,年幼的孩子们饿了,就从簸箕里抓麦子充饥。“有的孩子兜里也塞满了麦子,吃了一半掉了一半,弄得王氏又气又恼!”赵泽智说。

后来,王氏蒸包谷饭时,将簸箕里的剩饭装进筛子后,没有直接清洗簸箕,而是用洗锅刷在灶台上拍打簸箕,并不停地念叨:“天!菩萨!去了一半了!去了一半了!”灶神菩萨听后以为王氏在责怪自己,就于腊月二十三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告御状称:“民间有户姓赵的人家,天神待赵家不薄,但他家却很恶毒,用荊条、抽打他身上,打得他死去活来,而且还不尊敬天神,竟然责怪天神赐予他们的子女太多!”灶神菩萨还向玉帝说了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并制造了一些祸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世泰的七个儿子就陆续不幸夭折。“这七个儿子是十四个儿子中最聪明能干!”赵泽智说:“就只留下承德、承宗、承先、承圣、承楷、承祖(古)、承学这七房人!”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赵氏家族确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洗锅洗碗时,禁止用洗锅刷拍打灶台,而且逢年过节都要祭拜灶神菩萨。

家族故事:曾是红岩首富

水城县红岩乡乡政府一带曾被称为赵家寨。今年85岁的向泽忠,是当地最后一位大地主、区长赵洪昌的女婿。虽不姓赵,但提起岳父的家族故事,他都能娓娓道来。

三百多年前,赵洪昌的先祖赵大奇(音)是水城教场人。外出经商时,途经红岩街(如今的水城县红岩乡政府所在地)时,因口渴找到一口井喝水。在水井旁,巧遇当地一布依族女子,“传说,这时一对白马冲进了水井,化作了两坛白银。”向泽忠说,先祖与布依族女子将这两坛白银从水井中抱了出来。此后,两人便利用这些银子开办了一间瓦厂,两人日久生情,喜结良缘。后来,赵大奇改名为赵周金。

在赵周金的苦心经营下,赵家发展成为红岩的首富,被世人称为“波浪赵家”。虽然身处布依族寨子,但赵周金这一支系依然完整的保留了赵氏家族的传统习俗,“比如,祖训禁止与布依族通婚!直到解放后才解禁。”

说起当年“波浪赵家”的富裕,向泽忠带着我们一行人到了赵家位于半山腰的祖宅,“这里有八个宅基地,每个占地面积都是一百多平方米。”这些石墙青瓦的房屋顺山势建在山腰,周边连山环绕,绿树成荫,“当年,寨子周围全是参天大树,形成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如今,这些房屋有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已倒塌,有的房屋已被推倒重建,有的房屋已破败不堪……断壁残垣,见证了“波浪赵家”的兴衰。

民国初年,当地老百姓用“昆庭的汉子,景庭的银子”这句话来形容“波浪赵家”的人脉和财富。向泽忠说,“昆庭的汉子”说的是其堂爷爷赵昆庭善于交际,人缘颇佳,“每次从校场回红岩时,沿途的朋友都要留他小住几天,因此他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家。”而“景庭的银子”则说的是赵景庭,他拥有红岩及周边乡镇的无数良田。向泽忠说:“钱多得到处埋!”据说,赵景庭居住的老屋周围(如今红岩乡政府所在地背后的山坡)埋有七十多坛银子,“前些年,有人修房时曾挖出过两坛银子。”除此之外,他的家里不仅供养了众多家仆,而且还招募了一支拥有几十条枪的家兵,以抵御土匪的烧杀抢掠。

虽为当地首富,但赵氏子孙依旧严守勿以贵轻贱、勿以贵欺贫的家训,从不搜刮民资民膏,善待乡民,时常接济贫困户。“赵家人在当地口碑极好,属德高望重的名门望族。”向泽忠说,当时,赵家有一匹马,力气虽大却脾气古怪,只吃良田里的粮食。于是,这匹马就放养在田间地头,“收租子时,佃户只需告诉赵家,马吃了多少粮食,就减免相应的租金。”向泽忠说:“佃户说是好多就是好多,从来没人去核实过。”因此,赵家和佃户的关系非常融洽。

祖辈们告诉向泽,先祖赵周金和儿媳范氏去世后,他们的坟地开满了金花和银花,就连宽阔的涝河都干涸了三天。当地百姓都说,这是赵家的宅心仁厚感动了上苍。

赵洪昌去世后,“波浪赵家”开始没落。

世界赵氏宗亲联谊会官方

世界赵氏宗亲会

赞赏

人赞赏









































白殿风是怎样引起的
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