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作为年全市拟“减贫摘帽”贫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地区扶贫重点县。截止年底,全区尚有贫困户户人,贫困村8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9个),贫困发生率6.01%。年计划脱贫户人,87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6%以内。在“减贫摘帽”的关键时期,六枝特区选派了名驻村干部到到脱贫攻坚一线奋战,为解决扶贫干部子女教育上的后顾之忧,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党委率先垂范,安排党员骨干教师结对帮扶就读扶贫干部子女,让扶贫干部安心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每天一声关心问候,党的温暖润心田 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党员教师刘爱喜一直沉溺于这种“特殊”的幸福感里。每天不管有什么天事地事,但对他来说去找高二四班学生董文蕾摆哈才是大事。 他不但每天要去找董文蕾摆,他还要来找我摆,高二四班的班主任杨先成“无奈”的说。 像刘爱喜老师这样找老师找学生“摆谱”不是个例,在六盘水市第二中学这是党员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从党员教师结对帮扶驻村子女的那一天起,找老师找学生“摆谱”已然成为常态。 结对帮扶的党员教师每天要做些什么,每天坚持每天关心问候一次帮扶学生,关心生活起居和学习情况,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班级的表现和与老师同学们相处交流的情况,及时为进步和成绩点赞,及时纠正成长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化解与师生及家长存在的矛盾,通过一次亲切问候、以身示范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让学生每天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新窑镇那秀村驻村干部胡坤军女儿胡怀媛在高考分数出来的时候激动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爸,我考了分,上了一本线”。恭喜你,自从我去驻村后对你的关心少了,你的成绩得益于对你无微不至关怀的杨俊涛老师,娃娃,你要学习做一个感恩的人。胡坤军用激动沙哑的声音给女儿上了重要的一课。 每周一次课业辅导,学业水平再提升 认真只能及格,用心才能优秀。 要对这部分学生实施教育帮扶就必须让这部分孩子考上心仪大学。 他们的父母在村里硬化串户路、“上房揭瓦”、开展老旧房整治、走村串户宣传教育医疗政策等等,让村里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也要让他们的孩子成绩更上一层楼! 面对压力,市二中党员教师没有退缩,他们鼓足了干劲,誓在帮扶的岗位上,与驻村干部来了一场“赛跑”。 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三个支部分年级分科进行辅导,各支部负责每周安排党员教师进行一次集中课业辅导。 党员教师通过检查、谈话和检测等方式,详细了解帮扶学生在校期间各门课程学习的掌握情况,详细梳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作业完成和认知理解情况进行检查,并有针对性的开展课业辅导,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 态度决定一切,方法再好,态度不端正也是“拐火”的。 党员教师又将目标锁定在“如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上。 通过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进行交流,详细了解学生每周在校期间的具体表现,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助力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 年以来学校安排24名党员骨干教师,对现就读的29驻村干部子女进行包保,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包保学生个课时,23名学生从不及格上升到了优秀,年高考中,驻村扶贫干部子女考生有5名,一本上线4人,二本上线1人,升学率%。 每月一次村访调研,合力育人促成长 不怕情况杂,只怕不调查。 要实实际际的了解学生,还得下一番“下马看花”的功夫! 党员教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每月深入帮扶学生父母家中或所驻村进行一次村访和脱贫调研。向家长介绍一个月以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成长和学习情况,引导家长学习教育子女的方法等,就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现在我家儿的学习情况都是孙泉老师跟我说的,我家儿有什么特殊情况,他也及时的和我沟通交流及解决,真的是“自己的儿子别人管,孙泉不是管家,是恩人喽”。解决了儿子教育问题的韦忠宁在村里干活劲更足了。 “爸妈扶贫不在家,我们是一家”。周末把在读驻村干部子女聚在一起,通过徒步、篮球赛、足球赛、集体聚餐等形式,缓解孩子对父母想念和依赖,给学生营造一个大家的氛围,培养学生大局观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成长成才。 “温暖别人等于温暖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们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自己有困难别人也帮助我们,我们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学生韦孝毅自豪的说。 在尝到党员教师结对帮扶的“甜头”后,六盘水市第二中学立即将包保范围扩大到轮战干部、机关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乡镇结对帮扶干部、村干部子女5个群体,涉及学生名。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