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期 贵州行记 文丨刘彦亮 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过完年,我便收拾行李去学校报道。这一年,我的学业即将完成,对于赶上最后一批委培的中专生,可以说是幸运的。毕业后,回到县城,接受分配,正式参加工作。对于农家出身的孩子来说,分配工作就等于端了铁饭碗,不必再像父母那样东山日头背到西山,在贫瘠的土地上讨生活了。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我到学校不久,父母打来电话,说县上决定暂时不分配,将我们这批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等待县上用人。这一政策,意味着我还没有毕业就要失业。区区中专毕业,哪能算得上人才啊!我从电话中听出年迈的父亲对这次政策转变的压力。父亲的声音一下子苍老许多,不像五十岁倒像六七十岁,与我二爷的声音听起来简直没有区别。为了安慰父亲,我说:“不要担心,车到山间必有路,别人能找到工作,我也能找到工作,没什么大不了的。”当时,我父亲把我供到中专毕业已经很不易了,仅仅靠种地那点微薄的收入(当时妹妹也在上师范),我们家已经债台高筑,很多亲戚朋友已经不敢借钱给我们了。 毕业这学期的日子过得很快,五一假以后就不用去学校了,学校让自己联系单位实习。我去了几家公司,全都是上门推销的工作,每个工作都是持续十天左右,不仅天天看人脸色,还经常被保安赶出门。 毕业后,听同学说有一家药品公司招聘,我去应聘,成功了。简单谈了工资,说每月元,到外地推销药品,我当时想无论哪里只要能找到吃饭的地方,工资低都无所谓。这家公司最大的好处是管吃管住。有个吃饭的地方比什么都强,外地又有什么。对于一直找不到工作的人,就好比天上掉下馅饼。人事部门说,需培训一周,方可上岗,培训期间食宿自理。一周比较好凑合。我借宿在西安一个烧锅炉的叔叔家,每天培训完随便买点吃的,兜里的钱也就能凑合十天左右。培训完了,派往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市场部。 贵阳 与我一同派往贵阳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老年人。人事部门说,自己买火车票,到贵阳市场部报销。没有直达贵阳的火车,只能在重庆或者成都中转换车。在成都中转比重庆要划算,成都是大站,容易买到有座位的票。我们坐着绿皮火车,在成都也没敢下车吃饭,怕误了火车,另外实在也没有钱,只能凑合买点方便面饼子之类的东西充饥。 过了成都的一个小站,车停下来,外面小贩叫买东西,我打开车窗看,一个卖煮鸡蛋的妇女,看上去像当地的农民。我问鸡蛋多少钱,说一袋2元,5个。我心里盘算,这鸡蛋不贵,西安两块钱只能买4个。就买了一袋鸡蛋。一口气吃了,喝了一杯水,就睡了。火车不是钻洞就是过桥,也不知道是白天还是黑夜。一觉醒来,已经进入云贵高原,满目的高山峻岭,植被与北方有明显的区别,看起来全是石头的高山上长满乔木,这些树好像被逼疯了,都在拼命的往高长,不知道给自己占地盘,后来才知道西南地区雨水充足,加之植被茂密,只有拼命往高长才能生存。土地也不像陕北的黄土高原,土地的颜色是红色的,第一次看到觉得很奇怪,我们一行的几个人都在窗子上观看西南风光,整整坐了两天三夜才到达贵阳。 贵阳市场部的人来火车站接我们,其实也就是一个人过来带路。贵阳比起西安简直小得太多,也没有西安的繁华和大都市气息,心里的兴奋点一落千丈。还好,领路的说经理安排了先吃饭,你们一路上一定饿坏了。进了饭馆,每人点了一个菜,带路的人听口音也是西安人,说米饭大家随便吃,这里的米饭不要钱,但是没有馒头。我们几个人几乎每人至少吃了三碗米饭,喝了一碗捞过米的米汤。吃完饭,领路的人把我们带到了贵阳市场部。 公司坐落在一个居民区,也就是租赁了一套三室两厅的单元房,没有电梯,租住在最高的顶层。经理也就二十多岁,不到一米七,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很精干,腰里别着手机。与我们握手后,让我们先歇着。公司的其他人正在开饭,饭是蒸米饭炒菜,菜很少,我看见一种像油麦菜的菜,但是觉得又不是(后来才知道是空心菜)。做饭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人很和善,是当地人,但是会说普通话,一个劲地劝多吃菜。因为我们几个已经吃过饭了,经理安排一个脚崴了,不能上班的胖子带我们去洗澡。 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房子里除了我们几个新来的,只有那个胖子和做饭的老太太。做饭的老太太说饭马上就熟了,等都回来咱们就开饭。 说话期间其他人就回来了,匆匆吃过饭,经理说开个短会,自我介绍了一下,随后安排了近期的工作,说最近准备在××大药房门口做一次免费义诊活动,宣传药品。主要工作:先是是贴海报,随后是发传单。每个人都要做。我们几个新来的,让老员工每人带一个,两个人一组。每天一个胳肘窝夹一卷海报,一个手里提一个浆糊塑料桶,手里拿一把漆刷子,走街串户给居民小区单元楼门口贴海报。我想这个工作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也不需要知识,只要有腿能跑动就行了,为什么公司招聘人的时候还要求中专以上学历?宣传的时候,常常要躲避城管市容人员的检查。我感觉这个工作有点不对头,既然是正规的药品宣传,为啥城管还不让? 第一次宣传结束,在××大药房门口进行了免费义诊活动,与其说是免费义诊,不如说是卖药。宣传资料上写的是乙肝防治及乙肝的免费诊疗。很多市民慕名而来。有两个大夫,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一块来的老年人,医院雇佣的一名退休老太太。我们这些宣传人员在那一天也像模像样的穿起了白大褂,给前来接受诊疗的患者介绍乙肝防治知识,发放宣传资料。他们大多数都是看到海报或者接到宣传资料而来的。多数人抱着久病乱投医的态度。我们的策略就是鼓励患者买我们的药,一个疗程15天的药也就三百块钱左右。如果是已经服用的患者效果不明显,大夫就给换药,习惯上称为系列药。其实本质上没有多少变化。其中一种药是中成药,主要是降低患者的转氨酶。多数乙肝患者转氨酶都较高,这种中成药降低转氨酶有一定效果。另外一种药是一种片剂,价格较高。五盒中成药加一瓶片剂一个疗程,免费赠送一些调理性的护肝袋,消毒液之类的,看起来患者三百多元拿了一大包药。我当时心里觉得这种做法多少有些不合乎就医规范,但是也没多想。根本没有想到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违法,这种药不至于吃死人,但是真正是不是就是符合乙肝患者呢?我根本弄不清楚。只是心里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第一次免费义诊结束后,一共卖了几千元的药,除了维持市场前期宣传,使用场地,人员工资等,所剩也就不多了。经理认为这次活动不是很成功,分析主要原因是宣传工作不够扎实,很多患者不知道信息。经理决定加大宣传力度。把我们分成两个组,每个组四五个人进行地毯式,进入居民小区给居民小区免费办黑板报,可以免费给人家居委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或其他当地政府需要宣传的政策,给我们留出一块黑板报专门宣传乙肝常识,介绍我们的药品效果。 每天早饭出去,中午回来。有时一上午也联系不到一家居委会,有的居委会根本就没有黑板报,有的有黑板报,也不愿意让我们宣传。一个居委会一块黑板报我们大概要三四天才能完成。 晚饭过后看电视连续剧。日子过得很无聊。三个卧室,一个是经理的办公兼卧室,另一个由会计和药房站柜台的住,会计和站柜台的是女的。剩下的卧室就是我们七八个人住,四张架子床,上下都住人。 电视剧看完,大家就是在一块胡谝闲。因为大家多数来自陕西,即使不是来自陕西的也在西安上过学,语言上没有多少障碍。多数都是一群未婚青年,个别一两个结过婚的,也是老婆在家,整个房间充满了儿马的气息。女人是我们主要的话题。贵阳这地方虽然土地贫瘠落后,但是并不影响盛产美女。贵阳,贵阳,顾名思义,想要见太阳是金贵的。这地方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也许太阳特别的恩惠,这地方的女人大多数皮肤白净细腻,还有一个特点吃辣椒厉害,很多人说湖南四川人吃辣椒厉害,其实贵州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地有几个县的主导产业就是辣椒,驰名的辣椒品牌老干妈辣椒就出自贵阳。她们吃菜离不开辣椒,就连炒鸡蛋也放辣椒,也许是辣椒刺激了她们的美貌。贵阳有很多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和侗族,少数民族的女人装束打扮还是坚持民族特色,但是长相的确不怎样。此外,这地方的人坚持使用自己的方言,基本上不说普通话,说话的嗓门又大,语速又快,我们基本不敢和她们交流。越是不敢交流就越想,人就是这样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有一天说是云南市场部的经理要来贵阳,我们新来的几个觉得没什么,几个老员工高兴坏了。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原来贵阳市场属于云南的分市场,贵阳的经理及其他老员工都是从云南分过来的,他们与云南的经理都很熟悉。云南的经理与西安总公司的老总是铁哥们,据说在老总落魄时曾经与老总一块过了几年苦日子,给老总帮了很大的忙,公司能有今天与他有很大关系(全国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市场,每年利润达千万元),老总对他很器重。老总发达了当然要知恩图报,给他的权利很大,云南市场所得利润基本上不用给公司,多数都由云南的经理支配。这样云南的经理就很牛,出门三件宝必备:真皮皮包,飞利浦剃须刀,掌上DVD(手机是自然有的)。据老员工说每件都价值不菲,就连剃须刀都几千元。来了当然会带来DVD,当时这个东西很稀罕。老员工在云南的经理还没到来之前已经去了街道上租提前租好了花碟。云南的经理来了,贵阳的经理陪吃饭,晚上安排在宾馆住。我们几个年轻人那一夜几乎没有睡觉,整整看了一晚上的录像,看的人浑身燥热,涨得难受。有一个结过婚的家伙很调皮,过一会儿要过来在其他人的裆部摸一下,看看小弟弟是不是挺起来。 云南市场的经理这次来其实是指导工作,因为贵阳市场一直很低靡,不景气。一年都没有给总公司创造利润,只能勉强维持运转。经过云南市场部经理的指点,经理再一次的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做出决定,在第二次免费义诊同时再免费给患者做乙肝两对半化验,这样化验结果是大三阳或者小三阳的患者多数就来这里买药,并且留了电话,过一段时间回访一次,如果没有效果再给换药。第二次活动相对比较成功,卖了三万元左右,经理很高兴,决定奖励员工,旅游一次。 黄果树 我们这帮年轻人高兴坏了。因为大家都是农村孩子,上学时根本不敢旅游,能把学上完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闲钱旅游。经理通过与旅游公司考察,选择了旅游地点为黄果树瀑布,因为贵阳最著名的景点也就是黄果树瀑布了。旅游公司顺便送了我们苗寨。吃喝费用都由公司报销。我们一连兴奋了几天。 旅游前一天,经理给我们放了半天假,让我们出去买衣服,我们用身上不多的钱买了一两件新衣服,也就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也就一两百块钱,但终究是新衣服。 大家晚上都有些许兴奋,很多人已经把新衣服拿出来换上皮带等,准备第二天一起来就穿上。我们晚上说了很多闲话,直到很晚才睡的。我想第二天再换衣服也来得及,夏天,都是单衣服,何必晚上着急换呢。结果,发生了意外,我们的单元房失盗了,钱没丢,大家本来就没钱,市场部的钱在保险柜里。主要是我们几个同事新买的衣服都不见了。小偷是从窗子进来的。有人提议报警,经理说算了,钱已经给了旅游公司,人家不可能退钱的,公安来了我们每个人都要调查谈话,还怎么旅游。也就没报警。当时我还没有考虑到,如果报警公安来了,我们的市场是不是合法?公安会不会干涉?可能经理当时考虑到了。找了这么个理由,息事宁人。我们房子的七八个人只有我们没有提前换衣服,穿的是新衣服,其他人都穿了旧衣服。 虽然大家没有新衣服穿,但是第一次旅游还是很兴奋,在贵黄高速路上一路有说有笑。苗寨就在通往黄果树瀑布的中间,所以先去苗寨。 路上,导游讲了苗寨规矩,苗家人好客,进门必喝拦门酒,如果滴酒不沾,也不勉强。只要能喝点酒就要喝,因为就是自家酿的米酒(后来才知道是老玉米酒),也就三四十度二量白酒。我们几个年轻人跃跃欲试。车停在苗寨,我们被苗家姑娘挡在门外,一边唱歌,一边给客人敬酒。我当时很老实,被他们推在前边,苗家人用牛角敬酒,一牛角足足有半斤酒。我一口气喝完一牛角酒,觉得胃里热辣辣的。其他人也喝了,但他们边喝边倒,喝了一半倒了一半。接着就是跳竹竿舞,苗家的抢媳妇等活动。活动就结束了,我们上车直奔黄果树瀑布。 天气很热,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凉快些。结果风一吹,酒性发作,我就开始呕吐,胃里面翻江倒海,吃进去的都吐出来了,头沉得抬不起来。等到了黄果树瀑布,我已经动不了了,只能睡在车上,经理带着其他人看瀑布去了。因为我醉酒没能看成,经理说来一次不容易,要么你在这里住上一晚,明天看吧。我欣然接受了,可是人生地不熟的,我一个人还是有些害怕,我央求老乡也留下来陪我,住宿和吃饭钱我来出,老乡答应了。哎,福祸相依吧,衣服没有被偷,但是喝醉酒多住一晚的损失也差不多。 黄果树是个小镇,虽然小,但因为有大瀑布,旅游的人多,餐饮住宿都很好,人都会说普通话,交流起来容易。晚上睡在宾馆可以听到瀑布涛声四起。 黄果树瀑布的确很壮观,山上往下走就可以看见对面一道水帘从天而降,从高空下落的水,落到下面的石头上飞溅出如烟如雾的水花,离瀑布还有几十米远,水花已经飞到身上,只要有太阳,彩虹永远挂在天上,美丽迷人。导游说清代著名书法家严寅亮的一幅对联是对黄果树瀑布最好的描写:“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的确很壮观,也很震撼,高77米,宽88米的瀑布震耳欲聋。我们从瀑布底下钻过去,因为在瀑布底下有一个溶洞叫水帘洞,由著名书法刘海粟书写的“水帘洞”三个大字。钻过水帘洞,从白水河的吊桥上返回。黄果树瀑布就算看完了。看到这么大的水从高空落下,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也让人感觉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毕业已经好几个月了,我还在外漂泊。虽然是旅游,但是人在他乡的孤独感袭上心头,不知何时这种打工的生活才能结束,何时才能回去,想到父母仍然在陕北的山头上整天与烈日抗衡。妹妹还在远方求学,她的毕业也是不是像我一样,从此就要失业走上漂泊的道路。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很沉重,瀑布带来的震撼早就飘到九霄云外,车窗外是满山的绿树,只有几只鸣蝉在不停地吟唱夏日的最后时光。 凯里 凯里是贵州的一个地级市,少数民族自治州,习惯上被称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贵阳呆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经理决定开发新的市场,也就是凯里市。以便扩大市场增加利润。 我们开始前期的宣传工作,仍旧是贴海报,发传单。但是经理又做出新的决定,把宣传工作延伸到下面的县城,我被分配到县城宣传。我们两个人一组每天到县城贴海报,发传单。坐上当天第一趟班车,提上浆糊,夹上海报,每天贴一个县城。几天下来腰酸背痛,每天到县城几乎要走遍每个居民小区。最后一个县城宣传完成,我们两个坐上班车返回凯里。 累了一天,刚刚坐上车我们两个同时都沉沉地睡着了,睡得正香,觉得后面座位上有人踢我,我睁开朦胧的睡眼看了一下,又睡去了。结果后面那人又踢了我一下,这次我清醒了。那人没有说话指了一下我的裤兜,我一看糟了,我的裤兜被小偷用刀子割开了一个扣子,裤兜了装着花了五块钱买的钱包,钱包里装着几十元零钱,还有我的身家性命身份证。几十元是小事,身份证才是大事。我急忙捅醒身边的同事,问他有没有看见小偷,后面踢我的那个好心人说小偷早就下车了。他当时就踢了我几下我没有理,小偷拿着刀子他也不敢喊醒我。哎,这年头谁还会为一个陌生人两肋插刀,给自己带来危险呢?我谢了人家,两手捏着被劐开的裤子,不至于肉露在外面。下车后更加难堪,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一个成年男人,大腿白花花的露在外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回到住处,我向同事借钱,先买一条遮羞的裤子。因为身份证都丢了。我从此是一个身份不明的人,要是查暂住人口我可能面临被遣返回老家的危险。到时候我的脸面往哪里放?村里不明真相的人会怎么看,还会以为我在外面犯法被公安遣返,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出门在外呼天喊地都不灵。还好同事借了我几十元钱,出去买了一条遮羞的裤子(因为当时天热,只带了一条裤子,我那时只有两条裤子)。晚上用经理的手机拨通了在县城的舅舅,让他帮我重新补办了一个身份证,用挂号信寄过来。 凯里的宣传结束后,做了一次义诊活动。效果不是很好。这地方的经济状况比起贵阳相差很远,偏远山区,多数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可能有自己对付疾病的办法,因为苗族有他们的苗药。也许侗族也有自己的药,汉族人少。为了市场稳定,客户不再流失,经理决定让我和一个老员工留下来,留守市场。药房的柜台上了我们的药,我们每天要到药房协助促销药品。租了一套民房,民房带家具和灶具,可以做饭吃。 每天跑药店。晚上也没有电视看。想买书兜里也没钱,只能到处捡来的传单看看,向药店的人借一本杂志看看,打发晚上无聊的时光。有时晚上实在待不住,就一个人到附近的体育场溜达。因为同事是结了婚的人,耐不住寂寞,到处找认识的女人聊天,常常夜半归来,我胆小根本不敢出去,再说外地的女人说话的声音就能吓人一跳。体育场被当地人称为“大场子”,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称为“大场子”,也许就是场面大吧,每天晚上都有很多男男女女在这里唱歌,都是少数民族歌曲,一句也听不懂,直到后来参加工作,在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的侗族大歌,才知道他们是在唱侗族大歌。后悔当时没有好好欣赏原生态民歌。 做饭,基本上就是买馒头,买挂面,自己再炒点菜,做点汤凑合着吃。当地人基本不吃馒头,馒头都是加了糖的甜馒头,不好吃。挂面里面加了碱面,面条黄拉拉。很难吃,但是只能凑合吃。一次,下午炒了一点洋芋片,没有吃完,第二天早上热了一下,吃了。结果不到中午我就开始上吐下泻,我觉得可能是食物中毒。出门在外不像在家里,我赶紧去了一家小诊所打吊针,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打过吊针,父亲是农村的赤脚医生,多少懂一点医术,有一点头疼脑热吃点药就过去了。这次我感觉不像是普通的病,来势凶猛。只能赶快治疗,要不然严重既没钱看病,也没人照顾,弄不好还会客死他乡。还好我的身体在没有接触过静脉输液的情况下,第一次输液见效很快。吊了三天针好了。 第二次在凯里做活动是在两个月之后的事,仍然是前期宣传,后来的义诊。效果与上次差别不大,在义诊的时候经理接了一个电话,打了很长时间,看见很生气。义诊结束后也没说什么,收拾了东西。让我跟他回贵阳。我只好收拾行李跟回贵阳了。 遵义 遵义市场出事了,遵义市是除了贵阳之外贵州的第二大城市,也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更加出名。在开发贵阳市场不长时间遵义市场就开发了。我来之前遵义市场已经有两个人在那里。在凯里做活动时,遵义市场的负责人打来电话说,市场的另外一个人携公款逃跑,也就几千元。经理调回了遵义的负责人,开除了。我心里想经理没有选择报警,主要原因是医药销售不完全符合政策吧,所以只好把责任全部推在遵义市场的负责人身上。 经理决定派陕北老乡负责遵义市场工作,我被调到遵义协助打理药店。遵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街道很干净,重工业发达,当地人经济条件相对凯里要好多了。因为靠近重庆,方言很难懂,比贵阳的话还难懂,遵义人有贵州人的朴实也有重庆人的幽默,但就是不信任我们的药,市场很不景气。遵义人的夜生活丰富,晚上广场上跳舞的人很多。我仅仅呆了一个星期,突然又被通知要回贵阳市场部。 六盘水 我回去的时候发现凯里的人也回来了。我问老乡是怎么回事,老乡把我叫出去告诉我,由于遵义出事,被云南经理知道了,所以认为是经理管理不到位,总部从重庆调来一位副经理任贵阳的经理。我说那现在的经理怎么办,老乡说好像是继续任副经理。老乡还向我透露说新来的经理要裁减人员,我也在裁减范围之内,一共要打发三个人,其中有两个是山东人。我说那怎么办,我不是怕打发我走人,是近期市场不景气三四个月都没有发工资了,我兜里的钱连路费都不够,白白干了几个月,一分钱都拿不到,我有些心不甘。老乡给我出主意说既然你不想走,就给现在的经理说明你的意思,估计差不多,因为现在的经理对你的印象还不错。 第二天开会之前,我给现在的经理说了我的意思,经理说他给新来的经理说。开会时新任经理宣布了决定,山东那两个年轻人没说要留下来,要工资,新任经理说账上一分钱都拿不出来,只能走人。山东的那两个兄弟提出要两箱子药,经理不给,吵了半天。最后还是原来的经理让拿了两箱子药,我想要两箱子药有什么用,本来就不好卖,药又不能随便吃。我想他们是气不顺,而不是要那两箱子药。我送走了山东的两位兄弟的一刹那,一股酸楚涌上心头。如果不是老乡提前透漏消息给我,我与他们不是一样要空手走人吗?他们的结果就是我的结果,是不是有一天他们的结果要在我身上重演? 打发走了两位山东兄弟,经理给我出难题,说你既然不愿意走就要给咱出力,公司不景气,没有钱给大家发工资。只能想办法,开发新的市场,不然我们只能在这里等死。凯里的和遵义的人都回去了,把我留下来是有目的的。他让我带上两个小兄弟去六盘水市做前期宣传,宣传完了他们会过来做义诊。那两个小兄弟比我年龄还小,都是十七八岁,我第一次承担重任感觉压力不小。但是心里想总比空手走人要好,我终究是留下来了,就答应了经理的安排。 第二天经理给我们三个打发了块钱,让我拿上,包括路费,到地方的住宿,吃饭,前期宣传要买的浆糊等。说钱不够了会给我们打钱的。我带上兄弟们拿了宣传资料,顺便带了几箱子药,坐上开往六盘水市的班车出发了。走之前副经理告诉我说,你去了找一个叫新龙门的客栈,那里有他认识的一个服务员姓王,你就称呼她王姐,先交上一天的房费,剩余的欠着,等他过来付,如果万一不行就把咱们的药作为抵押。去了就说是之前有一位刘经理来过,特别安顿让住这里。六盘水市离贵阳较远,靠近云南曲靖市,是由三个县城组成的地级市,也就是六枝、盘县、水城,市政府设在水城。因为水城有一个很大的钢厂,虽然经济条件比较好,但是城市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环境卫生也比较差,明显要落后贵阳和遵义。我们坐上班车足足走了一天才到达水城,找到了那家客栈,找到王姐,交了一晚上的房费,匆匆吃了点饭,睡了。 第二天,我把三个人分开,每人在市场上雇佣一个人帮助宣传,我留在水城,他们两个一个去六枝,一个去盘县。每个县城宣传两天,回来再集中在水城宣传几天。我们买了浆糊开始了宣传工作,每天要付雇佣人的工资,还要吃饭,坐公交车,两天下来我们的钱就基本上没了,眼看着就要吃不上饭了,两个小兄弟大眼瞪小眼看着我。我说为了不至于饿死,咱们只能吃方便面了。于是我们买了一箱方便面,每天三顿饭就是吃泡面。谁知越是饿越能吃,一天下来一箱方便面快完了,这该怎么办?通过几天观察,王姐虽然是个女人,大大咧咧的整天抽烟,晚上有时看见也和老板喝两杯酒,留着短发,一股子侠女气息。 晚上王姐过来转,我腆着脸问王姐能不能向老板借一点钱,我们实在没钱了,眼看着吃不上饭了。王姐说不至于吧,几天的房费还没交呢,我说王姐是真的,你看我们的一箱方便面也快吃完了,王姐看了一下,说老板是不可能给你借钱的,你房费能欠着就不错了,看来你也是个老实人,出门在外的,我借你20块钱,你再买一箱方便面吧。我急忙给贵阳打电话,告诉我们的状况,经理说不要着急,很快就会打钱过来的。结果第二天还没有打过来钱,我们只能吃到第二天中午,如果明天还没有打钱,我们就要挨饿了。 王姐已经借了20块钱,也不能再向人家开口了,晚上其中的一个小兄弟说他今天宣传的时候碰见了原来在贵阳时认识的一对陕西老乡,他们年龄和我差不多,也到六盘水过来考察市场。我向老乡借20块钱,又买了一箱方便面。心里想着贵阳那边快点打钱,不然我们会饿死的。 第二天,终于打过来块钱,我还了王姐的20块,带上两个小兄弟去饭馆点了四个菜,狠狠的吃了一顿,我们每人吃了三四大碗米饭,把四个菜吃得精光。几天的方便面吃下来,肚子了的油水困干了。老板问我们喝不喝酒,说当地的酒很便宜的。我们这点钱雇佣的工人工资也没开,能吃上饭就不错了。两个小兄弟看着我,我用不可置疑的目光拒绝了他们。再过了两天大队人马全都过来了,这下我就不用管了,他们也带了钱。我联系老乡时,他们已经回到了贵阳,说不着急20块钱,等回到贵阳再给他们也不迟。 由于我们前期工作做得扎实,义诊时人很多,这一次卖了3万多。经理说这次不错,先把工资给大家发了,看我有没有什么意见,我说我只拿我应该得到的工资,其他的没意见,其实当时我不懂,经理的意思是我这次在外面辛苦了,可以适当要一点奖金,我也没多想,只要能拿到工资已经烧了高香了。拿到工资以后我主动提出辞职,经理也没有挽留,我感觉这个市场不会存活很久,这次能够起死回生,已经是奇迹了。西安是上学的地方,再说西安还有亲戚也不至于饿死。我拿上工资买了西安的火车票离开了贵州。我在这个地方呆了将近一年,所受的辛酸是我目前为止最大的,我不知道这是人生的财富,还是命运的安排。 为了纪念我的打工生涯,我写下以上的文字。这段时光里有我逝去的青春。我在这里要感谢在六盘水遇见的王姐,在我人生艰难的时刻帮我渡过难关,特别要感谢我那陕西老乡,直到现在我也没有遇见他,20块钱也没能还给他,他的名字都没记住,只知道他老家是宝鸡,具体的也不清楚。毕业到现在已经20年了,二十年时光匆匆而过,比起打工生涯,我现在有正式的工作,有温暖的家庭,感谢命运待我不薄。 年5月21日(初稿) 年5月25日(修改) 年6月1日(再次修改) (备注:本文发表于《延安文学》第一期) 个人简介:刘彦亮,男,八零后,陕西延长人。雅好读书,偶或涉笔,喜欢通过文字思考生活,感悟人生,探索自然。时有小文发表网络报刊。 欢迎扫码邮购任静签名书 09 一部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一群鲜活人物的雕像 《浮生》定价:68元 满怀真情铸美文 真实的故事最感人 《枕着你的名字入眠》定价:3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