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勇敢 布依姑娘们讲:“我们都是菊桂”。布依小伙子们讲:“我们都是阿诚”。在布依人的历史文化中,阿诚是英雄的象征,菊桂是美丽的象征,阿庚是孝道的象征。 分布区域 布依语口传叙事长诗布依族盘歌流传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布依族聚居区以及水城县的花戛乡、米萝乡,六枝特区毛口乡和黔西南州普安高棉乡、睛隆中吟镇等县布依族地区。根据地理位置、土语及服饰的差异,布依族盘歌各具风格但大同小异。 历史渊源 布依族盘歌伴随着布依族的形成而萌发,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跨越了布依族形成以后的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布依族盘歌自古以来就流传于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传承历史久远,由于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歌声来承载文明,用歌声来传承文化,而盘歌便是布依族记载历史、表达情感、教育子女、评判社会、再现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 布依族盘歌的唱词里记载:布依族很早就生活在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族来源于古代百越人的骆越一支。春秋战国时期,骆越人属牂牁国的臣民,布依族至今仍保存古骆越人的许多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布依族的族称,秦以前称“濮越”,两汉六朝称“濮僚”,唐宋元代被称为“蛮”、“番”;明清至民国末年被称为“仲家”等。年,国家经过民族识别,并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以其自称“布依”作为族称。 基本内容 布依族盘歌的内容、形式种类繁多。有的世代相传,逐步丰富;有的即兴编创,出口成章。主要有古歌、酒歌、情歌、祭祀歌、礼教歌等。内容涉及劳作、时政、仪式、爱情、生活环境、历史传说等诸多方面。分别在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生产劳动、休闲娱乐、谈情说爱等场合以各种曲调演唱。 1、历史传说歌:包括古歌、传说故事等,以酒歌的形式演唱,一般篇幅较长,内容包括神灵、祖先、族源、社会、自然、人物、历史等。如《前朝后代》、《布依解放歌》、《改革开放歌》等。 2、劳动歌:直接叙述各行各业的具体生产劳动过程,表达劳动人民对劳动的观念感受和通过劳动获得的愉悦等。内容多是与生产劳动有关歌。如《插秧歌》、《舂碓歌》、《绣花歌》、《栽豆歌》等。 3、仪式歌:大多用于婚嫁、丧葬、祭祀等场合,有较固定的形式,内容除较为具体的婚、丧、嫁、娶礼仪外,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传说、情理事故、时令节气等,常以男女歌手对唱为主。如《报娘恩》、《哭娘歌》、《祭山歌》、《教女歌》等。 4、情歌:是布依族盘歌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情歌的内容多与情爱有关,从相识到婚后,各阶段有各阶段的表述形式,遍及婚恋的整个过程。如初相识的《相识歌》、《初会歌》、《试心歌》、《探情歌》等。表示爱慕的如《跟恋歌》、《相约歌》、《定友歌》等。表示倾心爱慕的如《不忘歌》、《牵手歌》、《择日结婚歌》等。表示迷恋的如《生死歌》、《许死歌》、《不见情妹如丧魂》等。 基本特征 1.布依族盘歌是布依人民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2.布依族盘歌塑造出布依人的象征形象。在布依人民长期的口头传说中,既刻画了民族英雄人物——强悍、勇敢、智慧的阿诚,又刻画了民族的美神——善良、勤劳、美丽的菊桂,还歌颂了耿直、老实、孝顺的阿庚,表现出布依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精神特征。 3.用布依语传唱,是布依族盘歌传承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叙事长诗,布依族盘歌应该是朗读的,但实际上更多的时候主要还是被演唱的。用于演唱布依族盘歌的曲调有许多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人在演唱不同段落时各自选用相应的曲调。布依族盘歌可以独唱,也可以对唱,还可以一人领唱众人合唱,领唱者唱诗词内容,众人唱衬词。大多采用“喜调”、“老人调”、“悲调”、等叙事调传唱。 4.非固定的演唱时间和场合。布依族盘歌的演唱场合不固定,只要高兴就可以随时演唱,姑娘们绣花时唱,小伙子们劳动时唱,青年男女相会时唱,老人们喝酒时唱。然而,最盛行、最传统的演唱场所是在婚礼上。新婚的头一天晚上,新郎家要请两位“报松”和一位“亚松”(“报松”、“亚松”是专门为新郎迎娶新娘的歌手)到新娘家,新娘方派出最优秀的歌手展开演唱布依族盘歌的对抗赛,给婚礼增添喜庆。在布依人的节日中,歌手们也会唱起布依族盘歌,以渲染节日气氛。 文:嗓嘎 排版:嗓嘎 注:图片均非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