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源的父亲徐承贵坚持每日作画图片来源:乌蒙新报 水城农民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在传统民间艺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型造型艺术,源于水城各少数民族的挑花、刺绣、蜡染等民间艺术,由当地的百姓创作,将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场景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属现代绘画的新画种。年,醉心研究农民画的徐源与父亲徐承贵共同创立了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立足于将水城农民画与衍生产品研发,传承文化,助推六盘水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父业子承农民画连着一家人 徐源的父亲徐承贵是水城当地有名的农民画画家,徐源4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作画。随后,徐源先后在各个比赛中获得奖项,得到鼓励的他增强了自信心,更加热衷于研究水城农民画。 “小时候家里的情况也不好,父亲没受过教育,但是却很喜欢看小画书,在农作之余就会以农村的生活面貌为元素,随心画画。我走上艺术这条道路,也是受了父亲的很大影响。”徐源回忆,从4岁多的时候,他就开始模仿父亲作画,在5岁多的时候,在家人的鼓励下,徐源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北京参加比赛,还获得了奖项,这让他高兴不已。 年6月,徐源的国画作品《大南瓜》在水城县第一届中小学书画展中荣获“优秀奖”;年6月,徐源在第三届“狮山之夏”艺术节绘画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年12月,徐源的绘画作品在第二届国际少儿艺术大奖赛中,经专家评委评定,荣获美术少年组“金奖”……一次次的奖项对于徐源都是莫大的肯定与认可,也更加坚定了他潜心研究水城农民画的决心,所以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学习的也是美术专业。
图为徐源正在介绍作品图片来源:乌蒙新报 对于水城农民画,徐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水城农民画均取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少数民族节庆,只有亲自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体验、感受,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徐源介绍,水城农民画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农民画,它们形式自由夸张,色彩艳丽,手法大胆,集民间蜡染、刺绣、贴花、剪纸等艺术为一体,因而更具民族性与地域性。所以,“将农民画中的民族元素融入到创作设计中去”也是徐源最大的心得与收获。 也是受到徐源的影响,他在六枝实验幼儿园教书的妻子邓海霞,在三年前也渐渐喜欢上农民画,并开始在幼儿园里教小朋友们以农民画的风格进行创作,也受到了许多家长的赞赏。“水城农民画没有固定的创作模式,就是将自己对的生活理解和感受,自由发挥,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画下来。”对于农民画,徐源的妻子邓海霞如是说。 成立公司传承推广农民画 其实,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在中国各地都有。在六盘水市的很多农村都有自己风格的农民画,但是能坚持把农民画传承下来,并推广开来的却寥寥无几。把水城农民画传承下来并推广出去,就成了徐源心中最大的艺术梦想。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连续参加了几届‘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比赛,并获得名次,所以也就有了成立公司,将水城农民画及六盘水的其他特色文化进行发展的想法。在大学毕业以后,为了自己心中的艺术梦想,我放弃了可以留校的机会,回到六盘水,年7月,在家人的支持下,与父亲共同成立了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徐源说,其实早在年,父亲就以“山艺斋”画廊为名的艺术世家民营作坊模式,经营水城农民画、根艺、盆景及书画装裱,也曾多次受多家媒体采访宣传,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随后,又连续10年参加“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比赛、中国国际(贵州)工艺品博览会,推动了中国凉都·六盘水民族民间艺术及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多样性发展。所以,徐源和父亲整合了根植于六盘水这一方水土的能工巧匠们力量,在年7月20日共同创立了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水城农民画创作、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品牌推广、文化活动策划,创意设计,连续多年代表中国凉都·六盘水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对外推介。
图为极具特色的手机壳图片来源:乌蒙新报 据徐源介绍,公司有水城农民画创作团队、黔纹创意设计团队、黔艺手绘团队、夜郎古陶文化团队等九个专用团队,都是由大学高校、技艺精湛的当地民间艺人、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获奖的专业人才组成。 走进徐源位于水城县双水的夜郎风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入口处,墙上色泽鲜艳的几幅农民画印入眼帘,画上的人物生动活泼,农家人的生活场景跃然于脑海中。走进室内,展示柜里的戒指、手镯、钱包、手机壳、充电宝等产品整齐排列,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一件产品都融入了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图案,将民族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让人眼前一亮且爱不释手。 “如果单靠农民画创作,可能很难将市场打开,所以,我就把农民画的元素融入到一些旅游产品中,制作成品推广,没想到反响还不错。”徐源一边说,一边介绍展厅的产品。“只有产业化才能让农民画走得更远。将农民画的元素融入到动漫及工艺品设计中去,打造品牌,将农民画作为一门艺术推广出去,才是我真正的艺术创业梦想。”(乌蒙新报李梦秋王润)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