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连续几年对旅游的大投入、大建设、大改革、大推介,六盘水旅游在基础设施、产品业态、体制创新、服务环境、品牌形象等方面实现了大提升、大发展,“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旅游品牌带动了六盘水旅游持续“暗式”增长。截至年9月9日,全市共有29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3A级旅游景区16家、2A级旅游景区5家,旅游装备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在刚刚闭幕的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委员曾启芳为我市发展旅游装备产业积极建言献策。 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装备产业发展条件 装备制造业具备市场竞争力。六盘水有丰富的原材料、便捷的物流条件、良好的生产条件、广阔的市场空间,可谓旅游装备产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作为贵州省工业化最早的城市,六盘水的钢铁、玄武岩连续纤维的产品可为索道缆车、游乐设施、登山器材、运动鞋和运动服装等旅游装备以及羽毛球拍、网球拍、滑雪板等运动器材的生产提供原材料基础。此外,六盘水还有纳米绿色镀膜和热镀锌企业,能够为旅游装备制造提供配套的生产服务。已经入驻钟山经济开发区的中欧旅游装备产业园,占地面积约亩,建有标准化厂房11万平方米,完全满足装备制造业入驻条件。如今,已成功引入奥地利多贝玛亚索道制造(贵州基地项目)入驻园区,并拟与该项目入驻为龙头,吸引全球优质的索道零部件配套企业、山地旅游装备企业、冬季旅游装备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打造贵州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旅游业发展实现“井喷”。六盘水旅游业近年来发展持续呈现“井喷”,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61%和58%,其中接待游客人数超过万人次。特别是利用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六盘水发挥降雪、造雪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优势,打造了北纬26度以南、世界上纬度最低的4个天然滑雪场,冬季旅游和冰雪运动持续“火爆”。山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装备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六盘水市旅游装备制造发展优势明显。在政策优势方面,为更好地引导贵州省旅游装备产业的发展,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政策,包括《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为旅游装备制造业提供制度保障。在市场优势方面,六盘水市是山地旅游目的地,80%以上都是山地,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等使六盘水成为攀器、探洞、漂流等各种深度旅游体验的圣地,因而户外旅游装备也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在产业优势方面,现代装备制造业是六盘水市重要的工业产业之一,相继建成了野玉海观光山地小火车轨道、亚洲最长旅游索道——梅花山索道,并与奥地利多贝玛亚公司达成合作,在六盘水建设亚洲索道生产甚地,同时大力推进牂牁江打那客运索道、格所河观光索道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索道之都”。六盘水市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为旅游装备制造业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产业链尚未完善目前出现新的瓶颈期 产业市场规模尚未形成。六盘水市拥有钢铁制造业基地、矿机生产基地以及巨大的需求市场,对发展山地旅游、冰雪旅游与索道旅游等新型旅游装备制造业具有相对优势,但与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北京、上海以及省内的贵阳、安顺相比还非常迟缓,在旅游装备制造方面几乎空白。 产业政策仍需加强。目前,除了我省出台的相关文件外,六盘水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发展旅游装备产业,但尚未出台旅游装备产业独立的政策及相关产业优惠政策,产业未来规划不明确导致产业发展受阻。 专业技能人才匮乏。滑雪运动、索道等旅游装备属于高端的旅游产品,其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的严重缺失,导致了需要深入基础研发和大量应用高端技术的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不起来,缺乏应有的自主创新能力,难以促进产业的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旅游装备自主品牌的打造也无从入手。 重点打造两大板块可将形成40亿产值 针对我市旅游产业链存在的现状,市政协委员曾启芳认为,要围绕旅游设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装配式建筑制造、旅游穿戴用品及旅游商品产业链,做大做强旅游装备产业;以旅游设施(索道设备)建设为核心,辐射整个中国以及东南亚索道设备市场,打造“索道之都”;着力打造成套装备牵引、配套产品协同的能矿装备制造体系,着力发展绿色环保的钢铁产品及煤层气装备制造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着力推行集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制造;引进和培育工艺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服饰生产、户外运动装备制造等企业,打造西南地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旅游穿戴用品及旅游商品基地和旅游装备商品产业板块。 打造旅游设施制造产业链。六盘水以奥地利多贝玛亚索道公司索道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多贝玛亚贵州工厂项目建设,利用西南天地煤机现有2万平方标准厂房,建设年产15至30条索道。同时,吸引全球优质的索道零部件配套企业、山地旅游装备企业、冬季旅游装备企业、旅游服务装备企业,推动构建旅游装备产业集群,打造中欧旅游装备产业园,到年形成2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打造旅游穿戴用品及商品产业链。我市将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强旅游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汽车露营、滑草滑雪山地、高尔夫训练地、攀岩、山地自行车、汽车拉力赛等休闲体育所需的相关休闲装备训练装备、安全装备等户外运动装备制造业,生产冲锋衣裤、护具、睡袋帐篷、滑草器、高尔夫球杆、山地自行车、汽车配件等产品;依托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余种已有的旅游商品,深入挖掘内部潜力,着力开发水城农民画、剪纸、苗族梳子、芦笙、辣椒画、鸡毛画、布贴画、蜡板画、盘县砂陶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加工项目;实施以红心猕猴桃、刺梨、富硒茶、火腿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食品项目和少数民族特色服饰,将拳头产品做强、企业链条做长,到年形成总产值20亿元以上的旅游穿戴用品及商品产业链。 创新投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政策性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金融服务公司等开展“投贷联动”“保贷联动”“投贷保联动”等服务创新;推动金融机构设立风险防控基金,研究制定特惠货等一批惠民金融户品,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和基准利率,加大金融对旅游装备产业的支持。 搭建国内、国际旅游装备招商平台。六盘水加大精准招商力度,针对旅游装备产业链进行专项招商,每年举办3至5场特色鲜明、时效突出的旅游装备产业招商专题活动;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参加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重大活动,加强山地旅游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六盘水旅游装备产业对外合作水平,鼓励境内外旅游装备企业在六盘水市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 完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及土地供给政策,利用财政杠杆,为六盘水市旅游装备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制定并尽快落实旅游装备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将中小微型旅游装备企业纳入政府创业就业和贷款支持范围;开辟支撑旅游装备产业相关用地规划、手续办理、项目申报等“绿色通道”,对重点旅游装备产业项目用地优先安排计划、优先报批、优先供地,做好旅游装备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保障旅游装备产业用地需求。 来源:乌蒙新报 记者石有叶龙军王瑞刚 总值班:刘云冰 责任编辑:孟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