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31岁,这是一个满怀理想的年纪,尤其是对于一个优秀的女教师来说。不过,新任伊始,贵州女教师潘玲玲却不幸离开了人世。她带着理想,带着某种主义,带着对贫困户的深深感情,突然就走了。理想和主义来说,如果是一本经,它是好经,可有人却把它念歪了。有人说,根源上来说,潘玲玲就是被有些人念歪的那本经给害了。冬天的贵州潮湿阴冷,这种冷和北方的冷不同,它更刺骨,从脚底凉到心头。这样的时候,山区里更需要温暖。这种温暖有来自人心的,也有来自物质的。年1月4日这一天,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潘玲玲带着自己的爱心,其实准确来说应该是工作,去往了她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里的路上。不幸的是,当天的下午2时30分许,潘玲玲和同事们在前往保华镇奢旮村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路上,所乘坐的客车坠落山崖。最终,潘玲玲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年仅31岁。中国历史的车轮,有人说,这一次谁都不能落下。这是一件大好事。年,我们进入攻坚扶贫关键的一年,各地都喊出口号在这一年,也就是提前两年脱贫。工作超前,这是口号,是毅力。具体做下来,那么就成了指标。于是,指标下,我们充分发挥了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在千千万万扶贫大军中活跃着无数的工作人员,来自各个部门的干部职工都有,阵势丝毫不输当年广大知青上山下乡。在这其中,有很多教师的身影,潘玲玲就是其中一个。网上的相关资料显示:潘玲玲,苗族,年9月15日出生,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骨干教师。年,在钟山区和六盘水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中,两次荣获一等奖,是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重点培养的年轻后备力量之一。另外,殉职前,她才从清华大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返回不久。有人叹息,如果按正常的步伐走下去,在教育界有着良好口碑和光辉业绩的潘玲玲老师一定会成长为桃李满天下的名师,也有可能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然而,这一切却因她倒在扶贫路上戛然而止。潘玲玲遇难后,她生前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说,“每次来家里,都是一种相聚。今后,再也见不到潘老师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看到我过上好日子。”另外,各大媒体除了发出悼念外,还赞誉潘玲玲是新时期的扶贫战线上的楷模,人民的好教师。这样的悼念,这样的赞誉,就像我们赞誉所有的苦难一样。可没有人去想,是什么导致了她芳华早逝?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像“蜡烛成灰泪湿干”奉献在育人岗位上,而是倒在了扶贫的路上。相关资料表明,潘玲玲作为优秀骨干教师,入职后,一直从事的是教学教育工作。这其中,作为年轻的优秀教师,她曾经分不同时段参与了进修。在很多同事眼中,这些工作是她拿手的,她励志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潘老师如何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当地有其朋友说,这是因为年年底的一起要求,当时当地教育部门根据上级相关指示和政策,在所有教师队伍里开展每名教师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活动。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作为教师的他们要结队帮扶一户到三户贫困户。对于贫困户的帮助,他们要对贫困户家庭实施包括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生产技术辅导、学生学习提高等等。另外,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谁对接的贫困户,必须在某个限定的时期内脱贫。有潘老师的同事说,1月4号那天,潘老师去贫困户家里主要是走访和了解相关情况。当然,有的时候,她们这些扶贫老师还会帮助贫困户打扫院子、叠衣服、清理卫生,然后拍照留念。拍照留念并记录,那是因为上级相关部门有检查。谁都不能来虚的。如果不完成相关任务,影响岗位考核和职称、职务等等。潘老师走后,我一个高中同学给我打来电话,他深深的叹息。我这个高中同学大学读的是师范,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他教书的地方有点远,在祖国某个贫困的山区。他和我说,这几年,他也在扶贫。他说,他不懂工作繁忙的老师为何还得负责扶贫工作。自己工资,目前挂包了3户贫困户,学校每次都各种施压让老师下乡,每次去都得带油带米,过年过节带书包和新衣服。而这些都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基本都得花费到元左右。同学还说,当地扶贫中,县里镇里给贫困户发放鸡苗鸭苗,一只还奖励10到20元不等,让他们养,说是发展养殖业。可养大后,销售却成了问题。有一年,赶上家禽患病,很多家禽都无法销售。他的一户帮扶户和他说,家里的几十只鸡买不出,你得负责。其实,我的这位同学家境本来就不好,当年说是励志教育事业,但私下里说,他其实是为了给本身贫困的家庭谋个出路。但参加工作这些年来,他房都还买不起,一点积蓄都没有。末了,他说,他不知道他的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热爱的教育行业还能不能养活自己。不过,肯定的是,他说,他将继续做好山区的教育,哪怕是个穷书匠。另外,他教书的时候,和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等着别人帮,自己勤劳是最重要的。往上数两代或者三代,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来自可爱可亲可敬的农村。中国的贫困,尤其是作为广袤的农村的贫困,有诸多因素,交通、资源、基础设施、就业渠道等等。而这其中,其实有三个因素不能忽视。资源重新分配,“扶贫先扶志”、专业的扶贫队伍和切合实际的扶贫政策。但显然,这些我们都还在摸索。于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潘玲玲也走向了摸索的道路中。而这个摸索,各地的做法又不同。没人知道,潘老师结对帮扶的那个贫困户,今年能否脱贪?在此户脱贫过程中,潘老师能做多大贡献?这样的精准扶贫还有什么意义?真正的贫困户被扶贫了的有几家?古人有云,术业有专攻。师者,传道,授业、触感也!潘玲玲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教书育人是她挚爱的事业。然而她,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扶贫人,奋战在扶贫前线。一个教师,没有倒在三尺讲台上,却倒在扶贫路上,不得不说这是一首教育悲歌。精准扶贫是国家一项标准明晰、程序严谨的政策,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这项伟大的民生工程,只是参与形式不同罢了。但这项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和达成指标那么简单。精准扶贫应当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教师完全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通过教育来帮助他们文化脱贫。在这里,竖子致敬参与此轮扶贫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真正实心的扶贫人。有人说,潘老师,愿天堂也有你心爱的校园。我想说,潘老师,愿天堂没有扶贫!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