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近年来,六盘水市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模式,保障安置点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搬迁群众加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有效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发展。

自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来,六盘水市结合实际出台《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方案》,制定“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融”32字创建标准。目前,全市7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个体系”“两个社区”达标创建。同时,围绕健全组织体系,强化安置社区治理效能、深化民主自治,推动安置社区融合发展、加强服务供给,提升安置社区扶持能力等3个方面,制定12条措施,深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区治理水平、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盘州市思源居委会积极探索创新“党建三法”,建强组织体系架构,引导搬迁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党建三法”凝聚力更强了,与群众的联系也更紧密了。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建强组织保障,结合实际将全市78个安置点划为70个安置区进行管理,新成立街道党工委5个、党支部43个、党小组26个,其余37个安置点纳入当地村(居)管理,对新成立的党支部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

同时,围绕就业、就学、就医等基本公共服务,出台系列措施,提升保障水平,促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以前住破木房,现在不仅住进了楼房,还在家门口扶贫车间当起了‘上班族’,真的是被幸福包围着。”各安置点的群众坦言,搬迁带来的幸福感“稳稳的”。物质生活逐步丰盈,让成就感和归属感培养有了根基,让这份幸福更有分量,六盘水市各安置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搬迁后群众的社会融入模式,提升日常服务能力,促进搬迁群众融入迁入地生产生活。“社区牵头,小区老年人、留守妇女等人自发组建‘四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成立环境卫生治理小组,车辆管理自治小组等,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他们在自我管理中,熟悉了社区琐碎工作。”钟山区月照街道办事处幸福里社区党支部书记万必娥说。

幸福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搬迁群众有了活动场所,他们自发组建山歌队、舞蹈队、小品队、合唱队等4支队伍,创作40余首山歌,30余首歌颂党恩诗词,脍炙人口的快板小段10余个,歌唱新生活、赞美新生活,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从搬迁群众入住以来,各安置点依托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希望小课堂等平台,不断强化感恩教育,丰富文娱活动,开展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余场次,覆盖余人次,激发搬迁群众内在动力,让搬迁群众逐渐融入新环境乐居新家园、变身新市民迈步新生活。(本报记者)

来源:六盘水日报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