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甲氧普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199.html

●大力培养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

●选树典型,学习典型,争做典型,凝聚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力量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贵州统战典型事迹讲述会故事(六盘水市选树):

党的十九大代表,六盘水市钟山区民宗局党组书记杨波:连续8年帮扶贵州最高村海嘎村

杨波和村民一起劳动

杨波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载誉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驻了8年的海嘎村,第一时间向乡亲们传达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分享了参加党的十九大的所见所闻和感触体会,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关心、殷切的期望和嘱托。他说,“海嘎的‘山乡巨变’,见证了党中央的扶贫政策在贵州广大农村的开花结果”。

回想年春天,钟山区开始选派干部到农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来自农村的杨波同志主动申请回到农村去,来到了贵州最高村——海嘎村,这个有着户人家、人的彝族小山村年才通路通电,村民住茅草屋、吃望天水,年的人均收入才多元。刚到村里时,由于交通、住宿等条件的制约,他也有过“躲懒”情绪,但看着其他驻村队员信心满满,自己却因为害怕困难而退缩感到羞愧,从那以后,杨波同志开始寻找工作方法,不断总结,结合海嘎村实际,为海嘎勾画美好的发展蓝图。

当杨波同志满腔热血、雄心壮志决定大干一场时,却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冷水”。年初春大旱,他与大家一起把民政部门调拨的“爱心水”拉到村上,准备分发给群众,水到了却没人来领水,再次上门通知大家,人家却要他亲自把水送上门;他与村组干部入户宣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根本没人听;动员集体修路、修厕所,没有一个人愿意出钱。

屡次碰壁,让他觉得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在上级领导的教导、关怀中才找到了工作方法。

在长期的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也渐渐的掌握了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路上让村民搭个顺风车、遇到了一起吃个烧洋芋、和村民真心交朋友。

杨波到村民家中访问

想要让海嘎村民过上好日子,发展是唯一的出路。乘着钟山区全域旅游、全域景区打造的东风,借助韭菜坪景区的开发,抢抓机遇,带领群众大力实施基层设施建设,通村、通组公路、串户路修好了,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自来水进家门了,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

钟山区利用精准扶贫“特惠贷”政策,变“户户贷”为“人人贷”,为贫困户每人贷款5万元入股城市停车场建设,贫困户连续3年按照、、分红,保障贫困户“稳赚不赔”,海嘎村45户名贫困户因此受益。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今天的海嘎村,旅游业欣欣向荣、产业层出不穷、村民干劲十足,年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元。

驻村的第5年,杨波同志的父亲在老家突然离世,而这位在一线的干部因路途远,没能及时赶到,这是多么让人懊恼、让人伤心难过的事,但看着20多位村民代表奔波多公里自发来到六枝为父亲吊唁时欲言又止的眼神,想到多方争取来的多个项目还未完成,想到驻村的目标还未彻底实现,他决定,留在海嘎,不走。

刚驻村时,杨波同志的女儿刚满周岁,而现在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为错过女儿的成长而自责,妻子说:“家里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虽然我们都很需要你,但村里的人更需要你。”父亲说:“如果驻村帮扶有那么简单,那国家还派你们去做什么?”

回想8年的驻村历程,曾经许下的诺言如今逐步实现,杨波发至内心的说,驻村没有完成时,帮扶永远在路上。自己,会倍加珍惜党的十九大代表这份至高荣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发展的深切关怀。

●贵州统战典型事迹讲述会故事(遵义市选树):

遵义市民营企业家“秀姑”杨秀贵:身残志坚带动全村人致富

走进遵义市级劳模“秀姑”杨秀贵的茶叶公司,就会被屋内的荣誉墙所震撼。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见证了杨秀贵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不凡历程。

杨秀贵指导贫困农户发展茶产业

三岁那年的冬天,不慎被火烧伤了左腿和左手,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21岁那年,她嫁给了同样身带残疾并有轻度智障的丈夫。他们婚后的生活,远比常人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但在短暂的沮丧之后,她暗下决心:宁做身残志坚的强人,也决不做生活的废人。年,她带着丈夫,背井离乡,远离儿女到浙江打工,这一去就是十年。8年,听说家乡在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于是,她决定,带着丈夫和这些年打工的积蓄,回到老家田坝种茶、办厂。

想办茶叶加工厂没有厂房、设备和加工技术不行?请制茶师每月要几千元的工资,她决定外出取经学艺,不要一分报酬,从杀青、揉捻、定型、脱毫、提香,一遍又一遍,一日又一日,加工高峰时常常通宵达旦。几个月下来她瘦了近十斤,然而,她却掌握了多款制茶的本领,成为田坝村的第一个女制茶师。学艺归来,她拒绝了好几家茶厂每月元待遇,自己东拼西凑了3万元钱,把自家小平房改成加工车间,购买机器设备开始茶叶加工,成为全县第一家残疾人微型茶企业。每天,她手把手教丈夫和儿子制茶技艺,女儿有时放学回来帮忙搭手,把茶园和加工厂经营得仅仅有条。她制作的茶叶从色、香、味、质、形都是上乘的,赢得了省内外客户好评。年,她的加工厂收益达30余万元,茶园基地发展到多亩,成功申报了茶叶商标“秀姑”品牌。她购买了电脑,自学电脑程序,建立起网上销售平台,年她的加工厂实现年产值两百多万元。年秀姑投资多万元新建了平方米茶叶加工厂,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茶园面积多亩,公司员工人,其中女员工人,残疾妇女12人,辐射带动就业余人。而今,杨秀贵在长水田、田坝、鱼泉、进化镇建有四间茶叶加工厂,去年公司实现产值万元,营业收入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秀姑常说:自己身上有伤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别人的痛。秀姑茶业公司名员工里面,有大部分都是附近的贫困户,其中,残疾人就占了四分之一,她的加工厂也成为了全县唯一一家残疾人微型茶企业。秀姑的工厂里,很多都是步伐笨拙的残疾工人!秀姑带领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手把手帮助他们学习职业技能。每当这些残疾工人生病或家里有事,平时连一件元的衣服都舍不得买的秀姑,都会把几百甚至几千元钱塞到一个患病的陌生人手中!

永安镇福利院的张德仁老人,秀姑像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送吃送穿、照顾起居,直到老人去世安葬;胡家湾的贫困户朱春,夫妻俩都身带残疾,秀姑不仅把自家的4亩茶园无偿送给他家采摘,还请他们夫妇到厂里做些轻便活,打工赚钱;厂里的工人赵命坤,家庭贫困,生活颓废,秀姑就教他种茶、制茶,给他讲国家的惠农政策,还帮助他创办茶叶加工厂等等……

这些年来,秀姑帮扶的贫困户有多户,帮扶资金达20多万元。她领办的4个茶叶加工分厂,常年解决就业70人,辐射带动就业余人。为能让更多的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她就在自己厂里办起了免费的技能培训班,到目前为止,通过在她厂里培训后就业的就有人,其中有6人创建了自己的加工厂。

秀姑说,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全村的人都富了,那才能算富。我问她,你做了这么多好事,有没有不记得你的?她笑着说:谁还去管那些啊?帮他们也没想过要回报,只是图个心安。

秀姑坚信着,只要用自己的勤劳、善良、无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带动和帮助当地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小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贵州统战典型事迹讲述会故事(贵阳市选树):

民进会员杨建嬉:用教育扶贫聚力全面小康梦

从1个老师,到1余名教职工,从5个学生,到3万多名学生,她以为讲台而生的热情和激情点燃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求学梦想,她怀揣着热切的乡村助学情怀,以一位民主党派人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连续10载带领她的团队深入边远山区捐资助学。她就是民进贵阳市委副主委、CC英语学校校长、西西沃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杨建嬉。

22年前,一个20出头,还在上大二的女孩,在家里开办了一个仅有5人的英语培训班,并用自己英文名的谐音,将培训班取名为CC,孩子们新奇地称呼她Miss杨。大学毕业的她本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但骨子里那份对英语教学的热爱,召唤着她毅然放弃公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至今,她仍忘不了母亲陪伴她到一所所学校门口发放传单的日子,忘不了第一个孩子报名时自己的欣喜若狂……更让她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学校门口那位摆摊的大姐,拿着一包1角、5角、1元的零钱为孩子交学费时,眼里饱含对她的那份信任和期盼,这一幕牢牢定格在她的脑海。从此,她将“为家长和孩子提供物有所值的教学服务”作为自己的办学初心……

杨建嬉的助学情怀要追溯到6年的一次家乡之行。出于对职业和家乡的热爱,她为台江县一所山区学校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仍意犹未尽,紧紧围住不愿让她离开。山区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热情深深打动了她,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作出一个决定:为贫困山区学校英语教师搭建一个长期的英语培训平台,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尽一份社会责任。就这样,杨建嬉带领着她的团队深入平塘、长顺、息烽、开阳……开始了智力支边的行程,这一做就是整整10年,累计免费培训英语教师已达0余人次。

8年12月,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杨建嬉参加了贵阳市委统战部组织的“三百生态文明一对一扶贫”活动。12月,省城贵阳才刚刚入冬,但地处高寒山区的息烽县永靖镇联峰村小学校园已是一片冰天雪地。中午放学,所有孩子都没回家,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有的鞋子还露出了大拇指。回到贵阳,她立刻购买了5台微波炉和多个微波炉专用饭盒送到联峰小学,全校师生终于可以吃上热腾腾的午餐了。接着,她又出资2万余元,为联峰小学捐建了多媒体教室,并多次到联峰小学为师生们带去外语教学展示课,而后又为该校图书室捐赠图书,为教师食堂购买了餐具。

年3月,在黔中早报“免费午餐助学计划”正式启动的当天,杨建嬉第一个捐出善款。在采访中她只说了一句:“为了孩子,我愿意尽一份力!”,质朴的话语让这个世界多了一抹爱的温暖。十年间,杨建嬉带领自己的团队对乡村中小学的各项捐赠累计已达余万元。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杨建嬉每年都要为学生颁发奖学金,这一做就坚持了22年,发放的奖学金超过万元。

杨建嬉说:教育必须有它的公益性,每次走进贫困地区的学校,看到孩子们,我就会感受到教育扶贫的意义。教育的公平,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真正享有同样优质的教育!而这,也将成为杨建嬉为之奋斗的目标……

■贵州统一战线宣传联席办贵阳市委统战部遵义市委统战部六盘水市委统战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