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铃铛舞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钟山区少数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钟山区民宗局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从娃娃抓起,从源头上解决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流失的问题,把这一课程安排进入民族村寨学校的课堂,在大湾的大箐、汪家寨的新华、月照的马坝等5个学校实施双语教学和开设民族民间文化课,多举措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 把民族文化进校园纳入少数民族地方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钟山区民宗局协同教育部门把当地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课堂、进课间。如在大湾的大箐小学、汪家寨的新华小学,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铃铛舞》、《搭体舞》等进课堂和“大课间”,在月照马坝小学,将苗族芦笙舞等进课间,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 聘请民间艺人授课。优秀的民间艺人就是一座“博物馆”,把民间艺人的“绝活”、“绝技”,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传承给孩子们,帮助孩子们提振精神,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家园。年,钟山区聘请民间艺人11人到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授课。通过民间艺人的教学和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产生浓厚兴趣,部分作品在省、市的比赛中获得大奖。 整合资金捆绑打造。钟山区民宗局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与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有机结合,做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年共整合资金37.6万元用于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加强评比交流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全区民族文化进校园评比交流活动,通过评比、展演、交流,发现和选拔优秀的人才和节目,为钟山区储备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及优秀节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万广莲 资料来源:中国文明网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