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334094.html

心理专家说,从萌生自杀念头到实施自杀过程中,有很多机会进行施救,如果他(她)能选择拨打热线电话,就说明尚有一丝生的希望。

年11月8日,我国首个7天×24小时的危机干预公益热线——中国希望24热线正式落户贵州,填补了我省生命教育及生命热线的空白。

--,这串通的号码,在贵州开通近8个月来,共接线小时,接各类求助例,其中重度危机37例,急迫危机3例,所有电话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有效援助。

“电话”挽救故事之一

割腕女大学生

“我在割腕,太痛苦了!”今年3月中旬一天晚上10:10,贵州希望24接线室的电话响了起来,来电显示电话是从北京打进的。电话那头是个年轻女孩的声音。

说完这句话,女孩一直沉默。割了腕还想到打电话,说明还有求生欲望。接线的志愿者李敏一边谨慎地和她对话,一边在脑海中飞速判断:已经割腕,达到专业研判中的最高等级——“急迫危机”。

争分夺秒,医院才行。李敏开始运用危机干预对话技巧,把女孩的情绪“往回拉”——

“为什么这样?”

“活着太痛苦,还不如死了好!”

“身边还有别人么?”

“男朋友在!”

“能请他接个电话么?”

“……好吧!”

原来,女孩是北京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由于一直深受重度抑郁症的困扰,曾经割腕自杀未遂,还多次自残过。当天,男友一时疏忽没看着她,她就偷偷割腕做傻事。

终于,经过李敏近半个小时的专业疏导,女孩医院。

“对于这种急迫危机等级对象,我们要求两个小时跟踪回访一次!”又隔了一个小时,凌晨,李敏回拨女孩的手机,是男友接的电话,男友告知,医院处理伤口。终于,历时两个小时,李敏避免了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走极端。

“电话”挽救之二

春节准备“上吊男”

今年春节大年初一凌晨3点,贵州希望24接线室电话突然想起。

“唉!太没意思了!”电话中,一位东北口音的男子不停叹气。

(接线员的工作环境很安静,通常就是一个人。)

接线员白方有着多年危机干预经验,采用“三同步”,即:语气、语调、情绪同步的方式,试着打开男子的心扉。

“我真是失败!就因我没本事,老婆才会出轨跟了别人,儿子才会瞧不起我,就连老父亲母亲也对我不理不睬,你看看,大过年的,孤苦伶仃一个人!所以,像我这么失败的人,就不该活在世上!”男子越说越激动,“挂了电话,我就去上吊,绳子都准备好了!”

白方连忙安慰:“别别,你有什么憋着难受,不如说出来给我听听!”白方很清楚,这个男子虽然还未自杀,但独自在家,春节却一个人孤寂、凄凉,情况属于“急迫危机”。

专业的询问技巧、暖心真挚的语调,一个多小时后,男子的情绪逐渐平稳。

“您累不累?需要休息哈么?”

“谢谢你们,大过年的,幸好有你熬夜陪我说话。”男子居然说出了感谢,白方意识到他真的被“拉了回来”。

“那我先休息一下,早上十点再给你们打电话。”果然,大年初一上午10点不到,男子主动打进电话,又和白方聊了一个多小时。等到晚上交班前的八点,白方回访跟踪时,男子已经能主动喊白方放心:不会再做傻事!

直到现在,这名男子遇到什么烦心事,都会主动打电话给生命热线,咨询处理的方式方法。

热心公益希望24热线进贵州

46岁的江激,是戒毒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从年11月8日起,她又多了一个职务:贵州希望24热线执行长。

工作原因,7年前,江激踏上了做公益危机干预的道路。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压力加大,由心理问题衍生极端行为的自杀事件趋高速增长。”江激说,据统计分析,我国每年有万人遭受亲友自杀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万人遭受亲友自杀未遂所带来的严重伤害。“但目前,仅有7%的自杀者在死前曾向专业心理医疗机构求助,求助无门已成为我国自杀危机干预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为此,江激和好朋友戚荭,拿出两人的积蓄,在身边一群公益志愿者的支持下,将非营利的立体心理公益平台——希望24热线,引入贵州。

不仅牵头者是志愿者,团队中的成员,也全都来自教师、警察、医生、高校学生、公务员等社会各界的爱心志愿者。尤其是接线员团队中,10多位都是分布在遵义、六盘水、铜仁等外地的热心人。

(安静的工作环境,更利用与接听对象进行沟通。)

其中,遵义县的一位女公务员最让大家感动。每周五,她都要在下班后坐班车赶到遵义,和在那里读书的女儿吃一顿饭见一面,然后乘坐半夜两点多到贵阳的火车,赶到贵阳的接线办公室,一接就是整整24小时。待到周日中午交班后,再从贵阳坐火车赶回遵义,转班车回到遵义县城上班。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觉得这样做特别有成就感。”戚荭说,但是要在危机干预的公益路上长期坚持,自己出钱、出力还要占用大量的闲暇时间,除了自身发自内心的热爱外,来自家人无条件的支持也是最大的动力。

现实很“骨感”:求助者70%以上为省外

引入希望24热线,江激和戚荭的初衷是以国际NGO非营利组织模式来运营。但在贵州这8个月的实际运营情况,让她俩开始有点担忧现实问题:知晓率低、缺乏支持。

知晓率低:8个月接到的各类求助例,70%以上来自外省。

“不是说外省的人我们就不愿意救,但我们将平台引入贵州的初衷,还是希望能让大部分不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贵州人,增加对危机干预的了解。”江激说,同时,知晓率低也引发他们缺乏支持,志愿者也从初期的人减少到现在的80人。

江激给贵州都市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运营8个月,加盟热线、租房、买设备,主要投入已达20多万元,都是她和戚荭用积蓄在支撑。像今年3月以来启动的地面和网络的课堂学习、家庭教育公益亲子沙龙等活动,不仅参加的志愿者继续没有一分钱酬劳,包括心理培训、排练的场地,都是通过个人渠道“化缘”来的。

“如果仅仅依靠江、戚两人的投入,平台可能走不远。”资深志愿者李敏毫不掩饰她的担忧,但江激很执着。

“上周我们到一个学校公演,活动结束就有5位学生打进热线咨询生活学习中与家长、老师、同学如何处理好关系的电话。每一次进入学校进行活动后,热线数量都会激增。”江激说,这说明,无论是主动的宣讲、演出,还是被动的接听热线,危机干预在贵州是有市场的。

“不管能坚持多久,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付出,总会有人看见。”戚荭说。

江激和戚荭也希望通过贵州都市报向社会发布:贵州希望24热线的学习、培训、宣讲、演出都是公益性纯免费的,希望有宣传生命危机干预知识需要的社区、单位、家庭能主动与她们联系。

(沈丽琼马浩来源:贵州都市报头条号)

“用不同的角度看凯里”我们只是转述网友(微友)的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如有不同意的观点我们也将为你转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